中国三峡

中国三峡

北京市  |  1993年创立

中国三峡品牌介绍

1993年9月27日,为建设三峡工程、开发治理长江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;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;2017年12月28日完成公司制改制,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,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或集团)。三峡集团战略定位为: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,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、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,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承担基础保障功能,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承担责任,推进企业深化改革,加快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跨国清洁能源集团。三峡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、电力生产、国际投资与工程承包、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、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、相关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。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质量发展。

截至2017年底,三峡集团可控装机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,已建、在建和权益总装机规模达到1.24亿千瓦。

三峡集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营。历时20多年艰苦奋斗,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于2009年如期完成,三峡升船机工程于2016年9月成功投入试运行。目前,三峡工程已经连续8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,防洪、航运、发电、补水等巨大综合效益显著发挥,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,对保障流域防洪安全、航运安全、供水安全、生态安全以及我国能源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,三峡水库已经累计实施拦洪运用44次,两次拦蓄超过70000m³/s的特大洪峰,为长江中下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的安全屏障。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历年累计达到11亿吨,其中已有5年年过闸货运量突破1亿吨,是2003年三峡蓄水前该河段年货运量1800万吨的6倍,极大地促进了沿江航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。三峡电站历年发电累计超过1.1万亿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原煤消耗约5.9亿吨、减排二氧化碳约11.8亿吨、减排二氧化硫1180多万吨,其中2014年发电988亿千瓦时。截至2017年汛前,三峡水库在枯水期(12月~次年4月)累计为下游补水2205亿立方米,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紧张局面。

三峡集团还积极开发风电、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,努力将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第二主业进行打造。截至2017年底,三峡集团国内新能源业务覆盖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投产和在建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,其中,海上风电投产、在建和拟建项目达到200万千瓦,在从大连庄河到广东阳江的1.7万公里海岸线上,储备优质海上风电资源超过1300万千瓦。

三峡集团紧跟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努力打造中国水电全产业链“走出去”升级版。截至2017年底,三峡集团海外投资和承包业务覆盖欧洲、美洲、非洲、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,境外投资超过630亿元,境外资产超过1100亿元,境外可控和权益装机规模近1700万千瓦。

三峡集团秉持为国担当、为民造福,尊重生命、敬畏自然,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,开放包容、合作共赢,诚信守正、廉洁敬业的新时代三峡集团精神,认真践行“建好一座电站、带动一方经济、改善一片环境、造福一批移民”的方针,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。在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枢纽防洪减灾、水资源保护、节能减排等生态效益的同时,通过工程措施、技术手段和科学调度,努力实现清洁能源开发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相统一。与此同时,三峡集团还积极参与扶贫、定点扶贫、对口支援、企地共建、援疆援藏等社会公益活动,不断促进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稳致富、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,努力使公司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。

2010年,三峡集团设立董事会,并建立规范董事会制度。2012年,国务院派驻监事会进驻三峡集团。在内设组织机构方面,目前三峡集团设有办公厅(党组办公室)、战略规划部(董事会与监事会办公室、海上风电办公室)、计划发展部、资产财务部、人力资源部、科技管理部(总师办公室)、环境保护部、质量安全部、企业管理部、法律事务部、市场营销部、审计部、党群工作部(工会工作部、直属党委办公室)、纪检监察部(党组纪检组办公室、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)、宣传与品牌部、国际事务部、信息中心、招标采购管理中心等18个职能部门;设有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(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)、移民工作局2个特设机构;设有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院、集团公司党校、集团公司大学和集团公司审计中心等4个直属机构;设有综合能源分公司、福建分公司、西藏分公司、重庆分公司、广东分公司等5个分公司;共有20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,其中控股上市公司2家。


中国三峡主营产品排行
返回顶部